任劍輝



任劍輝(英語:Yam Kim Fai,1913年2月4日-1989年11月29日),原名任麗初[2],又名任婉儀[3]廣東南海西樵人,粵劇文武生,有「戲迷情人」的美譽。

任姐乃粵劇宗師,縱橫藝壇,曾與多位名伶合作,當中包括譚蘭卿陳艷儂徐人心余麗珍鄧碧雲羅艷卿紅線女芳艷芬白雪仙吳君麗等。

任姐一生為人隨和謙厚、德藝雙馨,致力傳承,廣受後輩及戲迷尊敬。其堂妹任冰兒[4]亦為粵劇演員,隨陳艷儂學習得推車功架自然流暢,深得行內人稱譽,所以,負責指導「雛鳳鳴」旦角的推車表演功架。

生平

任劍輝自小跟隨姨母小叫天(粵劇女小武)學習粵劇。早期加入鏡花艷影班在廣州十八甫真光百貨公司的天台遊樂場演出粵劇。[5][6]十四歲跟從有女馬師曾之稱在廣州先施公司天台為主帥的粵劇女小武黃侶俠[7]學藝。兩三年後已可自立門戶時期,是靠多看戲來跟從桂名揚學習,當馬師曾的太平全男班劇團有小散班,與譚蘭卿(其後加入馬師曾太平男女劇團)等組織梅花艷影劇團, 在太平戲院 (香港)登臺演出時,已有桂名揚的風格。[8]

1935年後

鏡花艷影 / 梅花艷影

1935年夏曆四月十八日,澳門時期[9]始於「鏡花影」全女班開鑼,從「澳門賽狗會萬家樂戲院演鏡花影女劇團」的海報中,武生梁少平、文武生任劍輝、小武呂劍雲、唯一艷旦牡丹蘇、青衣旦粵蘭芳、花旦鍾翠蟬等等。任劍輝執帥印之「鏡花艷影」省港澳唯一長壽全女班,與花旦徐人心、車秀英、[10]紫雲霞於清平戲院大放異彩,任劍輝有「女桂名揚」之稱,到有「女薛覺先」之稱的[4]陳皮梅和有「女馬師曾」之稱的[4]陳皮鴨加盟增強班底,為尊重陳氏,將「鏡花艷影」改為「梅花艷影」。[11]

平安劇團 / 三王劇團

1941年香港淪陷,大量香港著名粵劇藝人當地謀生。直到1942年中,人太多,僧多粥少。陳皮梅離開澳門返回內地。[9][11] 隨後,任劍輝又受平安戲院之聘加入「平安劇團」與兩位花旦譚蘭卿及花旦上海妹合作,組「三王劇團」,劇目有《好女兩頭瞞》。 [12]

新聲劇團

1943/4年香港日治淪陷時期,任劍輝與[10]陳艷儂靚次伯歐陽儉等人在澳門成立「新聲劇團」,劇目有[10][13]紅樓夢 (1944粵劇)》、[10]《海角紅樓》、《蕭月白》、《情淚浸袈裟》等等。[14] 新聲前身為1943年之「鳴聲劇團」與花旦鄧碧雲劇目有由[4]歐陽儉編劇、1943年8月6日首演的《晨妻暮嫂》。

當年與任同臺演出有正花何芙蓮、二花鄧碧雲、三花小燕紅(紅線女)[註 2] 、小生何非凡 、武生靚少佳、丑生半日安,而劇目有由徐若呆/半日安 編劇 《金粉殿》,之後才組「三王劇團」。

抗戰勝利後移師香港,任是當時頂級紅伶,「新聲」解散前,六柱(小生陸忠玲除外)每位二百元一日。「新聲」解散後,任繼續顛倒眾生。[註 3]

1945年後

金鳳屏劇團

陳錦棠(武狀元)與當紮兩位,一生一旦,均各自仗義為薛覺先跨刀(香港聲迷俱樂部會刊「逸林」內的林家聲粵劇年表有詳細記載),任劍輝和芳艷芬任芳),一演《帝苑春心化杜鵑》等,一演《漢武帝夢會衞夫人》,跨刀之副車(二花)車秀英、三花梁素琴(薛派旦角),任芳與陳之後組「金鳳屏劇團」,著名劇目有:《火網梵宮十四年》、《香銷十二美人樓》、《金鳳迎春》、《春燈羽扇恨》、《一年一度燕歸來》、《一枝紅艷露凝香》、《再世重溫金鳳緣》[16] 等等唐滌生創作中期作品。任芳最後一次合作是於1956年10月演出唐滌生作品[17]《六月雪》。

任劍輝曾經與多位獨當一面的正印花旦合作,包括玉瓊花徐人心譚蘭卿(戰前花旦王)、陳艷儂紅線女芳艷芬(戰後花旦王)、余麗珍鄧碧雲羅艷卿吳君麗上海妹等等,著名劇目有:鄧碧雲、唐楊乃武與小白菜》、芳、唐夢斷香銷四十年》、《梁祝恨史》、《晨妻暮嫂》、《紅樓夢 (1944粵劇)》、《海角紅樓》、《孟麗君》、[10]《胭脂虎棒打紫薇郎》等等。

1956年後

仙鳳鳴劇團

1956年,任與不能單靠[註 4]實力換掌聲、剛在安南[註 5]開竅的旦角白雪仙組織「仙鳳鳴劇團」,演出的名劇有: [18][19]帝女花》、[18][19]紫釵記》、[19][20]蝶影紅梨記》、[18][19]再世紅梅記》、[18]花田八喜》、[18][19]牡丹亭驚夢》、《西樓錯夢》等等。

任、波、靚、唐的貢獻:任劍輝於1956年10月與芳艷芬演罷《六月雪》後,專心仙鳳鳴一臺的演出,她化腐朽為神奇,成為劇團票房保障。1956年11月19日晚,劇團在利舞台首演,因觀眾未知任芳不再合作,六行都賣不出。靚次伯說:『演得來,唐滌生可以為你寫。』當時頂級紅伶任、波、靚打救仙鳳鳴,在唐筆下,三人總有一個與「正花」同場。可是,唐滌生專心為任僅存的一臺寫後,熬不過三年,他完成嘔心瀝血的再世紅梅記後,不幸於首演當日辭世。[註 6]

唐滌生[21]當時計劃退隱,希望實現以一、兩個好劇目支撐日後生活, [22]便以「白蘭地」撞「黑咖啡」來提神,他的確目睹《帝》、《紫》的成功,卻英年早逝。當年,唐夫人教授正花《再》和《牡》之[註 7]「脫阱」和[註 8]「鬼出」部份功架,1989年她在電台示範唱出了她借用之原版劇種;1985年她透露教授「正花」《花田八喜》之「手工造鞋」[註 9]功架。唐死後,孤兒寡婦無依無靠。任逝世後,遺孀立即出售唐的作品版權。[註 10]

《紅樓夢》的失敗及轉型: 1956年6月18日晚,劇團在利舞台首演《紅樓夢 (1956粵劇)》,劉克宣則開始籌備的巨獻《紅樓夢 (1956電影)》,結果是一個開鑼戲永不超生,一個大製作胎死腹中。[註 11]劉克宣1983年1月24日逝世,雛鳳鳴的《紅樓夢 (1983粵劇)》由葉紹德編劇[25],1983年11月在香港利舞臺開山演出17天20場,並於1984年在紅館[18]搬演,正式成為粵劇寶典之一。[註 12]

《帝女花》的缺與補:1959年帝女花拍成電影,惜未見任以首本功架演繹「爽中板」的「上表」,至1975年,任決定由雛鳳鳴重拍,嘉禾(香港)有限公司在鄒文懷年代,找來不見經傳的吳宇森執導,1976年打造品牌成功,[註 13]1959年版電影於1985年5月再次隆重上映,娛樂新聞報導龍等的觀後感。三十年後,還再次「名師」、「高徒」互相輝映。[註 14]

《李後主》由電影搬上舞台: 1968年上映的《李後主(電影)》,投資額與同期由李翰祥執導楊貴妃 (1962年電影)武則天 (1963年電影)相若。至1982年,《李後主 (粵劇)》再由葉紹德編劇,羅品超、任劍輝等指導,11月在香港利舞臺開山演出17天20場後,同年12月揚威拉斯維加斯凱薩皇宮。當日利舞臺謝幕後,任向新聞界說:『我不識嘢的,怎可以說什麼意見呢?』又說:『沒有,我沒有話可講。』


1970年後

任姐於1972年在TVB為六一八雨災義唱,便是唯一一次電視螢幕和七十年代絕跡舞臺前最後一次演出,及後交棒。

一個打江山,一個守江山。退休後任劍輝專心扶助弟子龍劍笙與及各旦角組成的「雛鳳鳴劇團」,成績裴然,成為七十至九十年代初的粵劇班霸。任門庭訓深嚴,1978年5月23日,任在啟德機場否定記者建議,表示不再收弟子,也不准龍等三、五年內收門徒。

雛鳳鳴於70至90年代聲名大噪,使香港粵劇名揚東南亞及美加澳各地,加上雛鳳鳴常演任白作品,表現出色,令公眾加深對編劇家唐滌生作品的認識及對任白作品的關注。於是,任白二字於80年代成為梨園新詞, 其實是因為新一代追逐雛鳳鳴演出, 再重尋任白作品而起的副作用而已。


唱做唸打

任劍輝少年是(全女班)小武行當開始[26],對傳統的粵劇排場嫻熟,演《賊王子》「剷椅/桌」功架,從「馬(丑)派」到扎靠演繹桂名揚派小武戲,比如電影中單腿立地寫血書,雙手掏雉雞翎子。

「桂派」應用於官生戲是再進一步,讀書人的溫文意雅,所觸寬而且深,範圍廣泛,強調「自然就是美」。1965年電影《大紅袍》[27]靚次伯合演的「十奏嚴嵩」,盡顯桂派「身段」及「唱腔」。又如1963年電影《七彩寶蓮燈》跟余麗珍羽佳薛家燕拍檔之「二堂放子」,盡顯傳統「排場」﹑「功架」。任留世的劇目,看似是文戲為主,因跟隨龍劍笙戲路[28]的女文武生,得見她們在文戲中佔優勢。[註 15]

唱腔方面,任猶愛梆黃,因為可以自由發揮,天天新鮮。小曲旋律固定易唱,但太受限制。小曲悅耳靠旋律,梆黃悅耳靠唱腔、唱功,任極厭惡受規範。古腔方面,任在1960年為響應華僑日報救助貧童,與梁醒波義唱的《高平關取級》,更是後無來者。

[註 16]陳艷儂為任姐最佳拍檔、粵劇(舞臺)代表,仍著名刀馬旦能文能武,成功演出《紅樓夢 (1944粵劇)》的林黛玉。而文武兼擅譚蘭卿(首本劇目之一是《鍾無艷十四本》)、牡丹蘇、紫雲霞[29]則比任更早一點有名氣。 [4]

補充: 觀眾當年看台上殿堂級的表演,靠出色演員做功,劇本粗糙照接受。但有演員認為當時劇本尚需改善,1954年邀得學者簡又文編寫明末史劇及由唐滌生作修補[21],戲才能演。唐自此鑽研粵劇的文學性與藝術性,唐劇漸生文采,戲能補演員不足,但卻有演員因而忽視排場[註 17]及梆黃[註 18]的學習。

水銀燈下

羅艷卿為任姐最佳拍檔、粵語(戲曲)片代表,電影數量六十部左右。[30]

1955年電影《後窗》,任與紅線女扮演賣唱盲歌女,在電影中「棟篤企」超過四分鐘,僅有的對白(李月清):『唱嘢呀!有嘢唱!』。此片是「華南影劇界紅伶紅星百數十人為紀念藝友伊秋水先生聯合義演」。

[23]1956年,任姐的時裝電影《早知當初我唔嫁》演因家貧無力升上大學的家庭教師,就在工作中愛上40歲左右的富家夫人(由芳艷芬扮演) 並墮愛河。 片中還有少年兒子(由李小龍扮演)教任跳現代舞 。同年,任一口氣主演逾廿齣電影,大眾可以在不同電影院欣賞她同期不同作品。

1962年,任拉頭纜紀念歐陽儉的大製作《春滿帝皇家》,第一女主角羅艷卿扮演蕙心公主﹑馮寶寶扮演冰雪公主﹑陳皮梅扮演「鍾勝男」 。

多年來,任劍輝電影改編而成的粵劇不少,除《李後主(電影)》外,還有《非夢奇緣》、《十二欄杆十二釵》、《代代紐紋柴》、《花燈記》等。

逝世

任於1987年6月9日移居加拿大,1989年11月29日在香港跑馬地寓所因肺積水病逝[31],終年76歲。

  • 在任姐逝世後的電視特輯中,陳立品(品姨)(任的早年班底)訴說當年落鄉,因班主欠薪跑掉,任姐作為劇團之首,變賣私人金飾去支付團員回家的旅費,為團員生計負責。[32]
  • 1965年電影《大紅袍》的編劇蘇翁,在電台紀念特輯中透露參考使用的「古本」是來自任姐。
  • 留下遺言,死後要風光大葬。最後生日說:『我不能為娛人而獻醜!』- 狄波拉(1989年11月)
  • 做善事
    • 高調,師徒(1968-1970)演出,實際上是王炎(據王的兒子說)建議的避稅噱頭。
    • 低調,從舊日衣廂的殮葬安排、費用,到無數沒有受益者公開感謝的各種各樣。


坤生嫡系弟子

廣東粵劇女班[33]雖然未能像上海越劇的女班一樣屹立不倒,但卻給香港[註 19]粵劇留下一份獨特的遺產——女文武生。[註 20][註 21][註 22]

嫡傳

任一生,坤生嫡系弟子只有兩個:龍劍笙朱劍丹MH

任獨資全力培育雛鳳鳴。學習方面分大棚及私房。[36][34]學員要用盡方法熟背「曲本」,背「韻腳」、苦練「基礎台步」[註 23][34]及學習任派的「私房」「身段」﹑「唱功」及「發口」。大棚人練基本功,最後只得龍劍笙、朱劍丹兩人於任家中訓練一年多,最終剩下龍一個由任教導私房功。經過十年磨劍,龍彈出後獨當一面。

任姐全心全意栽培弟子,讓弟子自立門戶。本著不為分文去傳承藝術,對弟子要求很高,但非專橫操控。1969年演出有版有眼者,才有出台資格。要在任派的自然與即興/新鮮「破繭而出」的,不能力壓,需要自發。

1965年10月,任開始力捧龍劍笙(已甚得其神髓)作為衣缽傳人,以發揚任藝和[37]任腔,這樣向媒體推介龍一個以前,是人人機會均等的。龍多穿任送的戲服,展現任派的自然美、新鮮。[38][39] 龍劍笙表示沒有任姐這位恩師,就不會有她。[40] [註 24]過去,不請自來支持的及執手相教的叔父輩不少,包括靚次伯黃千歲陳錦棠,1964年9月在觀眾席上見證成長的白燕小飛紅陳艷儂[註 25]和在1973年回港出席後輩表演的黃超武。轉益多師,龍除得誼父羅品超指導外,還有回內地問藝於曉艇。1999年龍親自透露,任姐有自己的一套演繹法,放之四海什麼劇目皆準,是真的瑰寶。[41][42][43]身為雛鳳鳴主帥,龍劍笙將任劍輝這三個字重新注入每一位七十年代後的戲迷心中,令任的地位有增無減。讓人清楚任派[24]「自然就是美」的舞台表演藝術。

行內任門劍字輩,於「長期嚴格訓練」之後「出科」的還有[4]朱劍丹MH六一八雨災義唱穿橙色連衣裙的「孩子」,春風化雨,默默耕耘,後來逸夫書院芳艷芬藝術傳承計劃[1]慧眼識「朱」,贊助有特殊需要兒童的表演。朱劍丹2003年說,如果可以培養到粵劇觀眾接班人,當他們看戲時說:『呀!我學過!』已經很好了。 」[44]

1966至1982年間,任時有帶領學生觀劇,包括京劇及上海越劇、後台互訪等。[註 26]任一直關心弟子表現,至80年代1985歡樂滿東華,仍親身到場指導旦角檀香扇的演出技巧。

2012年「七百萬人的先鋒」節目中,龍劍笙(粵語)表示:
『演不來失禮師傅咁咪弊,獻醜不如藏拙。』
『我冇用㗎,如果要學,去學任姐。』
嫡傳龍劍笙自稱有教學障礙,現在傳藝新晉。無心插柳,六柱由一帶五平均近50歲。[註 27]

學生大樹遮蔭與否,後期與林家聲平分春色與否,歷史自有定論。雛鳳鳴努力磨練成角兒、省港紅伶代表,培育年輕觀眾、紅館演粵劇,揚威拉斯維加斯凱薩皇宮、獲紐約市長郭德華 (美國)頒送徽章,成績皆有目共睹。「雛鳳鳴」能成為七、八十年代最賣座的粵劇班霸,新晉都有龍的影子。[45] 九十年代龍休息後,仿龍的後學不少[46][2][3]新秀若非透過言傳身教,不能醞釀出有感情而有內涵的演繹。: 陳劍聲[24]說:『現時戲行的文武生那裏是學任劍輝,不過是學龍劍笙吧。』[4]

庭訓

任說:『不招人妒是庸才!』[5] 一而再,[6] 再而三,屢應不爽。

任絕不容門下有「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行為。2015年在電台節目中,朱劍丹(粵語)表示:『任姐唔鍾意嘅,係冇得爭風呷醋㗎!』

任個人慈祥、隨和、節儉,教導弟子「慳家」,宣傳並非自吹自擂,不愛好大喜功之徒。

任一向踏實低調,鼓勵學生走正氣大道,從不製造羣星伴月抬高身價,或高調做善事、「竄改歷史」,「掛羊頭賣狗肉」等技倆生存。[10][47]

任派傳承嚴謹,對觀眾負責。不恥於認同「班主」以九流手段去誤傳誤導作推鎖[註 28]。維持任派正道,脫離「班主」有理,1988年如是,2008年如是。為保持任藝的高水平演出,有時汰弱留強難免。除非觀眾及班主是 ㈠ 五音不分[註 29]不分;㈡ 男、女、肥、瘦不分;㈢ 紅、黑不分[註 30];㈣ 及長老皂白青紅不分[註 31]

澄清

關於過氣六十年代明星叫陳寶珠的,與任劍輝之間,只鞠躬未學藝的師徒關係,陳於2016年7月接受香港電台舊日的足跡訪問時親口承認,從未跟任學藝,所謂入室之名是坊間虛構。

1962年,任姐在家等待跟張雪英和同伴打麻將,[註 32]被問及『誰是你的真傳衣砵繼承人?』,任答如果肯努力「鑽研」,將來她是前途無限的。

1969年《辭郎洲》全劇開山後,任姐歡迎她在1970年歸隊,及指示要立即做準備功夫及由她親自教授。及後,她再沒有跟任姐溝通及訓練。1965年9月以前至1987年6月9日的照片[49]不斷循環人前,製造她是[50][51]"部落成員之一"的公眾印象。

1987年之前,她未被製作公司邀請,開價每部電影報酬一百萬元, 又接受廣播電台採訪。同年7月11日報導她將與李氏大花旦合作。李氏詫異消息流傳,直說「臨急抱佛腳」的隱憂。同年10月30日,合作計劃告吹。

1989年,任去世後,葉紹德[52]轉述任曾於1987年苦口婆心對她訓戒:『(隱憂:甚少操曲、練身段、11月太趕了)的再上台演出粵劇將會露底,那就「攞來衰」。』任姐絕不容曾有師徒之誼的[53]門生失禮她、丟她的臉。

2009年,她求教於林家聲其中一位高足,高足對其評價是「後台其實得兩成功夫,出到前台看起來像、似乎有兩成半。」同年,她公開說任姐「所謂的教」只是吩咐她從台口觀看,卻未提及當年1968-69年,她只在後台合照見報,及後又不跟任學藝的事實。2012年,她拍內地名旦。排戲前才由友人帶去深圳看國鳳版。2016年[註 33]她竟公開詢問:『什麼是「鑽研」?』至今,她仍犯上錯誤包括「線面、線底」(高低音準)等等。

阮兆輝於1990年雜誌撰文〖一揮而就篇〗之〔狀元與老倌〕忠告後學:『「三年出一個狀元,十年出唔到一個[註 34]老倌」社會進步方便學藝 ...,不要荒廢了底功,沒底功會一事無成的 ...。』
陳劍聲[註 35]阮兆輝就都提到擔心危及個人與師門聲譽,「收徒」潛在「陀名掛字」可能性。
2010年 - 「...魚目混珠的「偽粵劇」,正如港人常說的「粉絲當魚翅」。很不幸,這種情況正在本地萌芽,...」[54]


其他

1990年2月23日,「尾七」一周為1月23日,白雪仙和姪兒成立「任白慈善基金有限公司[55],是牟利公司,非真正註冊慈善機構,董事會從未有任何任姐家人參與重映《李後主》籌集資金,及持續經營極少部份任劍輝留下作品和文化遺產之展銷活動。[註 36]1990年至今的所有活動都是白雪仙意思,全部沒有得過任姐生前的同意及批准。

1990-2007年   雛鳳鳴不停演出籌款幾千萬捐建2間老人院、港大及醫管局
2004年          《重按霓裳歌遍徹》收入800萬港元
2005年            生前位於跑馬地的故居「逸盧」裝修,花費數百萬元。
2014-2019年   多次叫富商倒捐幾百萬作為演出的大開支。

獎項和紀念

1995年,任劍輝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追頒「戲曲電影百年殿堂大獎」,以表揚她對香港戲曲和電影的重大貢獻。

為了表揚電影明星任劍輝的才能,香港郵政於1995年11月15日發行了$2.60特別任劍輝郵票。

2016年2月4日,Google香港首頁換上Doodle紀念任劍輝103歲冥誕。[56]

著名唱片曲目

著名粵語戲曲片


部份電影

參考註釋

  1. ^ 紅樓夢 (1944粵劇)曲目屬於〈薛派〉:-
    • 寶玉怨婚
    • 偷祭瀟湘
    • 黛玉歸天
    • 瀟湘琴怨
  2. ^ 世家子弟江毅 (1931-2013) 成名作叫《花旦英》,抗戰避亂澳門,見識過紅線女如何由三幫花旦捱起:『當年有個後來[15]海中無魚蝦自大號稱名旦的,那時鑼鼓好大權,有個鑼鼓師傅叫江湛,(2011年8月11日)尚在生的"名旦",次次鑼鼓停了碎步還未完,師傅嬲起嚟,竹棍一扔,丟了聲就走人,你話個花旦幾渣。』
  3. ^ HK$300有價有市(鄧十四)是任一人,「新聲」解散,繼續顛倒眾生。 HK$200有價冇市/香港粵語電影HK$2000一部者是靚次伯(口述1985年,那時雛鳳在澳洲作海外演出),資料不多,當年有好正義的問題,為何「眼核」搭檔,管理帳目的歐陽儉和「正花」陳艷儂,二名伶談不攏價錢。李我說過1949年把《蕭月白》的粵劇版權,贈給「新聲劇團」改編演出,劇團當時入不敷支,經濟拮据。演出後任、歐陽二人,還錄了唱片《蕭月白之賣白欖》。
  4. ^ 正花當年的出位方法是要求陳錦棠伸手入她衣服內取出胸口玉佩,但出位方法多次失敗,最後一招是阻止任姐與其他正花合作。
  5. ^ 知道青少年任姐在安南作為小生是一砲而紅,光芒掩蓋過同台本的本地文武生。任母去世那年才驚訝當地觀眾原來是那麼懂得粵劇,觀眾永遠都記住櫻桃與賴婚,正花的顰卿與顰娘從來沒有人點演。
  6. ^ 傳承藝術是新秀的賣點,後果如何呢?嘔心瀝血的「催命之作」,演的「馬蹄踏亂」,唐之後病入膏荒和任之前大病初癒,對新秀的《西樓錯夢》改編版與「掛一半羊頭賣一半狗肉」觀後感文章,不知原版的編者會有什麼感覺。文章結論: (一) 什麼是一個上乘的戲3成曲劇本呢?說白了,就是有好「戲」好「曲」,而且「戲」由「曲」生,「曲」由「戲」發,二者渾然天成。(二) 改編在某程度上,應該有「勝過原著」的目標。如果以此為標準,這位我不知名的改編者就完全失敗了。
  7. ^ 「正花」沒有傳給繼承者或任何雛鳳鳴成員花旦。
  8. ^ 「正花」沒有傳給繼承者,是任姐(年份不詳)示範身段。
  9. ^ 沒有傳給繼承者。當前版本:月英趕不及做鞋,得春蘭計騙夫人新鞋。
  10. ^ 1954年及1956年是粵劇兩大轉折點,整甲子的近代歷史卻都被故意的竄改。在1987年的錯漏有《再世重溫金鳳緣》和《萬世流芳張玉喬》。《新艷陽劇團》在1954年、第二屆、演《萬世留芳張玉喬》,但在54頁的劇目表中,卻沒有此劇。這些文化人們其後所出版的錯漏還有於1956年9月17日首演的第九屆《六月雪》。在1987年《第十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是陳淑賢整理《香港粵語片目錄: (1946-1959)》和是文化界人士撰文一本《粵語戲曲片的回顧》,這些文化人對粵劇的認識水平雖然有限,但既是談「粵劇電影」而不是粵劇,就避重就輕地盡力發揮自己的強項——影評、一般性的審美,甚至是後來漸成潮流的[23]性別身份角度。他們對仙鳳鳴又情有獨鍾,故選材亦不必求[24]全面或具歷史意識。香港電影資料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香港電台,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兩者都是香港政府、公營機構。這些文化人及代阮兆輝撰文的女士,繼續執筆、主持、帶領、顛倒﹑錯漏到目前。如1985/6年王粵生訪問的一小時內容,現在已被埋沒。
  11. ^ 1944版重視衣裝和布景,源於大敵(澳門有2個班、羊城有2個後輩)當前,但1956版的大場面及布景喧賓奪主,輸給同期勁敵梅綺鳳凰女
  12. ^ 龍劍笙當年的藍色經典戲服是1964年4月29日為華僑日報救童助學籌款演出折子戲《幻覺離恨天》的造型。1983年《紅樓夢》之所以重生,劇本糟糕靠演員。靚次伯於1944年版飾演賈太君,1983版的賈政已成絕響。到作首演(1983年11月14日 星期一,《大漢公報》,第14頁)的總彩排,「寶玉」心理負擔重、大小事務要親力親為,兩眼通紅、上演獨腳戲、哭了 ,「黛玉」戲說『小朋友發脾氣啫。』。
  13. ^ 阮兆輝表示,某人戲迷的追伶文字與否,遠勝找代筆的價值。(2007年10月推出全新節目「細說帝女花」第1-10集)阮指出:『《帝女花》自仙鳳鳴公演後,被眾多小戲班帶出來在「遊樂場仔」演出,漸被更多觀眾認識,但以這樣文雅而有深度的一齣劇,之所以進入全城的意識範圍,則有賴七、八十年代大紅大紫的雛鳳鳴劇團把戲帶落鄉演出,而所謂落鄉的「鄉」,在其時已漸漸變成「都市」。』...指出愈是有本領的演員,演這齣戲則愈能真正感受劇力,故演得更辛苦,並舉出戲中的張力為例...。(第3-4集) - 戲擔人
  14. ^ 2018年2月26日在香港,于魁智談龍劍笙的部分:-『當時六年前(按:-應該是想說2006年)我記得是龍劍笙先生演,當時好像他(她)們也有六十歲左右,...想甚麼樣的作品能夠演了六(五)十多年,而且是在一個劇場一演就是幾十場,好像當時跟我們說是三十(34)場,還一票難求,因為我們從事藝術的有股鑽勁兒,我就說我們一定要看,想辦法、挖空心思通過人弄到票,看了之後、看的過程當中的確是令我們非常、非常震撼。當時像龍劍笙先生本身有得到真傳,他(她)演唱的實力,包括他(她)的表演,另外我們覺得這個故事情節很適合我們,所以那時就萌生這個把它移植改編成京劇(之意)。』
  15. ^ 仿龍的文武生不少,當中有愛惜羽毛;亦有得來不費吹灰之力,兼名利雙收。三十年來,阮兆輝手拿「雛鳳鳴」劇本到處埋班,給了仿龍者的不少機會。文長武短,同期男文武生對任派演出羨慕又嫉妒,希望有不間斷長台期,表現武場,從而「勝過」女文武生。
  16. ^ 澳門全女班開鑼打響頭砲的劇目,「日演新編良劇《醋醃藍橋》」,「晚演著名猛劇《狸貓換太子 – 仁宗皇認母》」。是晚特煩任劍輝先飾陳琳,後飾仁宗;牡丹蘇先飾寇珠,後飾李宸妃。
  17. ^ 新手沒有基礎訓練,特別愛學這一類,可以快速(隨片)走埠登台。
  18. ^ 新手唱梆黃,一定要有「唱腔(紅腔、芳腔、等等)指導」,填詞相對容易。
  19. ^ 內地因歷史巨輪,只是男生角天下。
  20. ^ 知道芳艷芬曾反串當女生角從演「雪艷親王」李雪芳的兒子仕林(陪襯、不記名的)而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女班的女生角由陪襯進而成為獨當一面,簡單說:面子是人家給的,臉是自己丟的,胸部紮緊模擬男性的體態[34]辛苦非常
  21. ^ 成名早於任有徐杏林、陳皮梅與陳皮鴨(丑生),但在權力圈[4]之中缺乏弟子或親朋戚友推廣,很少伶人或一般公眾知道和認識她們,陳皮梅演出的幾乎全是薛覺先名劇,稱譽為「女薛覺先」,粵劇造詣得到薛覺先肯定,並正式收為徒,[35]大排筵席。1943/4年鄧碧雲反串做「梁天來」後,五、六十年代粵劇有「女武狀元」,祁筱英(桂名揚徒)等等。
  22. ^ 因為表演藝術不同文學,它不能依靠文字把藝術流傳給下世,就算有錄像,仿效者也只會形似;只有親身教授,加上追隨者的天資,一家一派的藝術才有機會薪火相傳。
  23. ^ 訪問中談及「棟篤企」以外﹑台上會亂七八糟的基礎台步有「七星步」(羅家英) ,「行八」﹑「站丁」(朱劍丹) 。
  24. ^ 到目前為止,只有任、龍知道這些手把手教授過程,偶爾有人慷慨代她們與公眾分享,都不過是「冰山一角」。
  25. ^ 1964年9月21日任劍輝送機、兩位1972年在美國西岸一張名伶大合照還有正留學和時居東岸 又在九十年代香港粵語電影以演女文武生得獎的蕭芳芳
  26. ^ 2014年,阮兆輝在訪談節目中談及在「無機會經過考驗﹑公開角色遴選」﹑一對一﹑「師徒制」﹑「家學」不像「師生制」面對良性競爭的考驗,水平有高低挑戰,知恥近乎勇,令「知衰」者看完人家表現後無地自容,就會好好的學習補數而進步,大棚私房有別,大棚練基本功有利作檢討後,得一對一個別教導私房功。
  27. ^ 龍劍笙甘為孺子牛而被人笑黐,今日滿園鮮花盛放,上世紀80年代林、龍造成的兩極化已經結束。上世紀70年代,八和長老弄權壓擊「當紮、新紮」也結束,有水準的新派粵劇、由青年創作、被指稱「老氣橫秋」的、更顯朝氣新一章、香港後繼有人。
  28. ^ 例如:-通過買票、買口碑、買曝光率。定期、斷斷續續的、威迫利誘,佔據電台頻率、抹黑同行/假想敵、發動集體曠工等。
  29. ^ 衡量青年演員成長所用過而被甩了的「苛刻」準繩 - 【文滙報】 2010年12月21日
  30. ^ [48]梁漢威:『到了七十年代,...,當時中環白領都日日講龍劍笙,佢成為香港時尚。』
  31. ^ 長老包括:-
    1. 過去 - 關德興(1905 – 1996)直到他最後一口氣,芳艷芬能夠成為永遠名譽會長,只因1958年8月10日捐贈八和會館的「芳艷芬堂」會址,那是由關領收。
    2. 現在 - 新城知訊台主持人葉泳詩的電台廣播中,自稱是林家聲 的徒孫、掌握政府和其他公共資源的楊偉誠 聲明,目標是以「老演員而願意被攝錄留下影像來」決定選擇投放資源的項目。他此後不久獲委任為西九董事局成員,
    3. 新任 - 楊之各公職尚未公布的繼承人。
  32. ^ (還未有飽經風霜,青少年時期,1960年沒有選擇「師蔭」的)阮兆輝說過自己是由朱紫貴手拖著在片場四處走而第一次被雇用為電影演員,天天坐在(師蔭:香港粵劇史上「最」受歡迎的女文武生)任姐旁邊,異曲同工、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總是有家中「狗仔隊」隨行,有二人合照見報。
  33. ^ 在香港,培訓年齡上限為50歲左右,在內地也有既定退休年齡。
  34. ^ 「十年可以出一個狀元,十年卻出不了一個老倌」。...「老倌」代表的不僅是「出名」,更重要的是演員的造詣受到肯定。【文滙報】 2010年12月28日
  35. ^ 20世紀60年代,自己個人選擇,要求其師收他為弟子。
  36. ^ 曾獲任白慈善基金有限公司資助的機構包括耆康會任白慈善基金老人日間護理中心及任白慈善基金景林安老院
  37. ^ 芳艷芬《董小宛》唱片曲和《火網梵宮十四年》(合唱套曲)同一碟


引用資料

  1. ^ 唐滌生徐若呆霸才同命[2017-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6).
  2. ^ 個人資料: 任劍輝,中文電影資料庫
  3. ^ 任劍輝 (任婉儀)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06-06-18,中國影視庫
  4. 移至:4.0 4.1 4.2 4.3 4.4 4.5 4.6 現時高山劇場新翼的「粵劇教育及資訊中心」內提及的名伶,與「香港當代粵劇人名錄」(1999及2011版)對比,有很大差異。令多位前輩伶人包括「雪艷親王」、「女薛覺先」、「女馬師曾」、「女武狀元」、「武探花」、任門/自食其力/嫡傳弟子/自己班牌/承受風險文武生(李奇峰不是)、任之堂妹夫、任/林輩合作廿多年之名丑生們(阮兆輝不是)、龍合作多年之也生也旦、龍合作多年之六、七十年代著名刀馬旦和現今名武生/培訓主任等都未被重視。
  5. ^ 呂大呂. 戲迷情人任劍輝. 粵曲網上匯知音.[2008-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5) (中文(香港)).
  6. ^ 任劍輝. 良辰美景仙鳳鳴 (中文(香港)).不可靠的
  7. ^ 1947年,子喉七、黃侶俠等人的勝萬年劇團也於1至2月在國際戲院演出。〖香港戰後至七十年代粵劇發展初探(1945-1970)〗梁沛錦博士特約專稿。
  8. ^ 【細說任龍雛】梨園客(作者)/王心帆(顧問) 第22-24頁
  9. 移至:9.0 9.1 十年磨劍 - 澳門時期的任劍輝 【香港電影資料館第30期】(作者 陳樹榮)
  10. 移至:10.0 10.1 10.2 10.3 10.4 10.5 任迷情牽七十年《戲曲之旅》第九十二期; 1989年2月20日東華三院慈善粵劇晚會《紫釵記》; (文:廖克明)
  11. 移至:11.0 11.1 【戲曲品味】第五十二期 - 任劍輝執帥印之「鏡花艷影」省港澳唯一長壽全女班大放異彩(作者 陳樹榮)
  12. ^ 【戲曲品味】第六十期 - 新聲滄桑歲月 紀念戲迷情人任劍輝 (作者 岳清)
  13. ^ 【細說任龍雛】梨園客(作者)/王心帆(顧問)第148頁「翻生」賈寶玉
  14. ^ 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 香港淪陷時期珍貴史料. 明報出版社 (中文(香港)).
  15. ^ 余家強. 豪語錄:變身男女chok chok chok 江毅. 《壹週刊》. 2011年8月11日: 第1118期 (中文(香港)).
  16. ^ 香港文化中心開幕獻禮 : 國際演藝菁華 :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五日至十二月六日 : 節目表 龍劍笙帶領雛鳳鳴劇團香港文化中心開幕表演 1989年11月26-29日
  17. ^ 第十一屆新艷陽場刊
  18. 移至:18.0 18.1 18.2 18.3 18.4 18.5 共六套名劇《第九屆亞洲藝術節》 市政局 (香港) ISBN 9789627040149
  19. 移至:19.0 19.1 19.2 19.3 19.4 1989年是唐滌生逝世30周年,市政局邀請了雛鳳鳴演出作紀念,雛鳳鳴劇團製作、連《跨鳳乘龍》、共六套名劇《市政局舉辦:唐滌生作品回顧》(1989年12月28日-1990年1月1日,香港大會堂)。
  20. ^ 1985年「阿刨話你知」(十)- 做24天28場。
  21. 移至:21.0 21.1 王粵生(1919 - 1989) : 以之為可恥。(1989年8月25日·訪問王粵生, 梁山人)
  22. ^ (第12集)訪問王粵生
  23. 移至:23.0 23.1 南華早報 2016年2月4日(英文)
  24. 移至:24.0 24.1 24.2 學者文章談自然 – 讀者評論 讀者觀點
  25. ^ 【細說任龍雛】梨園客(作者)/王心帆(顧問)第157頁 1983版「劇本沉悶」,但賣座頗好。
  26. ^ 1990年5月演講,羅家英:「任姐雖然是個文武生,但從來只演文戲。」此句不乎事實。
  27. ^ 聽"桂派"名曲 2010-07-08
  28. ^ 龍本身文武兼擅,馮梓(2017)的帝女花演記提過龍的武場功架令她印象猶深。
  29. ^ 「鏡花艷影劇團」/高陞戲院/紫雲霞/《夜出虎狼關》郎紫峯=郎筠玉粵劇「花木蘭」郎筠玉逝世2010年08月16日
  30. ^ 黃兆漢(2009), 長天落彩霞—任劍輝的劇藝世界上冊(4)研究任姐與不同拍檔
  31. ^ 任劍輝紀念特輯. youtube.com. 亞洲電視.[2009-09-21] (中文(香港)).
  32. ^ 任劍輝舉獅不觀圖【澳門日報】2011年1月19日
  33. ^ 女戲班雙城記星島日報.作者:凌寧
  34. 移至:34.0 34.1 34.2 《打開天窗甘國亮》2007.02.18
  35. ^ 薛覺先的舞台生涯-薛覺明遺作
  36. ^ 2003年《戲曲粵韻大觀園》
  37. ^ 羅艷卿:『一字以記之「爽!」。』
  38. ^ 香港電視廣播公司(TVB)於2016年拍攝的"舞台下的劍笙",龍透露任在告別舞台後,將所有戲服贈予她。
  39. ^ 任劍輝逝世二十周年(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講東講西》節目主持人盧偉力、馬恩賜、嘉賓:潘步釗、阮兆輝:『天天以及場場新鮮,有內涵而好自然,有自然又有光彩,完全沒有斧鑿痕跡,像是堅持「長期日日食蒜頭」時,經過醞釀,腹有詩書氣自華,自然全身流露出感情、有內涵而又自然。』
  40. ^ 終生為師 2014 年10月14日 星期二
  41. ^ 2009年,阮兆輝:『佢行出嚟就係㗎啦,冇得教㗎喎。...同輩中唯一一個光芒四射的巨星。』
  42. ^ 2013年,新劍郎:『粵劇界有一個icon龍劍笙,她的名字有票房,很好!』
  43. ^ 【戲曲之旅】第115期 22頁 龍劍笙得天獨厚
  44. ^ 利園多聲道:朱劍丹學校推廣粵劇 2003-09-16
  45. ^ 戲曲視窗:雛鳳鳴努力不懈2003年10月28日【文滙報】
  46. ^ 【新報】(香港)1996年7月20日「戲曲評說」朱侶(歿 - 不涉存在個人利益衝突)
  47. ^ 『任姐搓麻將,不搓時很愛跟年輕人聊天。...任姐她就是疼學生,偷偷地去看她們排練。』任劍輝-永遠的「戲迷情人」;林燕妮的《偶像畫廊》
  48. ^ 城市論壇2009年2月22日監製:程倩芸〖本集內容:「新光」續租現曙光.梨園發展怎推廣〗
  49. ^ 周報攝影:徐傑
  50. ^ 雛鳳鳴(合唱團)即組即拆 華仔秀雯聯攻阿珍 1986年9月16日(星期二),聯合晚報,第13頁 - 雛鳳鳴合唱團成員:劉德華戚美珍陳秀雯
  51. ^ 1987年6月12日(星期五),《聯合早報》,第38頁和《聯合晚報》,第19頁
  52. ^ 【華僑日報】1989年12月13日第24頁
  53. ^ 在1999年《逝世十週年紀念》電視特輯內,譚倩紅轉述在澳門離開新聲前,任敦促:『你自己出外發展也好,但不要失禮師傅呀。』
  54. ^ 戲曲視窗:藝術菁華誰來教
  55. ^ 任白慈善基金有限公司 按:任白慈善基金並非稅務條例88註冊的慈善機構,[失效連結]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7-04-13.
  56. ^ 2016年2月4日 Google DoodlesGoogle. 2016-02-04 [2016-02-04] (中文(香港)).

參見

外部連結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陳寶珠絕非任劍輝的入室及嫡傳!

師徒情深 - 任劍輝.龍劍笙